亚洲制服丝无码中文在线,欧美大黑BBB,女人高潮流白浆视频,亚洲国产成在人网站天堂

學術研究

您當前的位置: 首頁 > 學術研究 > 企業(yè)案例 > 正文

入駐天貓求包養(yǎng)?亞馬遜中國路在何方?

發(fā)布時間:2015-03-11 11:20:41 互聯(lián)網(wǎng)

編者按:日前,亞馬遜終于放下身段,在天貓開啟了“amazon官方旗艦店”。亞馬遜進入中國市場已有十多年的歷史,卻一直處于水土不服的狀態(tài),不過雖然沒有什么存在感,卻也沒有死。這次入駐天貓的策略,在業(yè)界看來似乎更為接地氣,相信亞馬遜也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消費群體特征,明晰了未來的發(fā)展重點。

春節(jié)后聽聞中國亞馬遜去天貓開了新店鈦媒體直問“真的好嗎”。有朋友問是不是亞馬遜在中國的市場真的玩不下去了,上趕著撤網(wǎng)站轉(zhuǎn)移陣地。

亞馬遜自2004年收購卓越正式入華以來,似乎便一直處在水土不服的狀態(tài)中。根據(jù)易觀網(wǎng)監(jiān)測數(shù)據(jù),網(wǎng)上零售B2C市場格局基本穩(wěn)定,天貓市場份額達52%,京東商城以18.1%的市場占有率緊隨其后,亞馬遜中國占有率僅為1.8%(2013年12月其占有率還有2.7%)。手機端則更慘,2014年第二季度,手機淘寶+天貓的份額達85.1%,手機京東7.1%,手機唯品會1.6%,手機蘇寧易購0.7%,手機亞馬遜0.6%。

這種水土不服亦可從高管層的變更看出端倪。2012年底亞馬遜中國區(qū)總裁王漢華離職,其后工作由馮思哲接任,2014年7月道格•葛又接任了馮思哲。不到兩年的時間,更換了3位總裁,可見其本土化之路困頓難行。

那么今天,我們就來隨口八一八,亞馬遜中國水土不服的幾個原因,以及可能的本土化路徑。

(上篇)什么因素導致了亞馬遜中國水土不服?

看不懂:病態(tài)電商不病態(tài),羊毛出在狗身上

中國的電商亂象叢生。不管是做電商平臺的淘寶,還是做B2C電商的當當網(wǎng)、1號店,無一都走了倒貼賺吆喝,先賺流量后賺錢的路子,即我們說的“羊毛出在狗身上”。卓越亞馬遜剛開始的兩年走的也是這個路數(shù)。

但亞馬遜從骨子里認為中國長期靠補貼打價格戰(zhàn),屬于病態(tài)電商,不可持續(xù)。因此,2011年開始,卓越亞馬遜放棄了無條件倒貼策略,開始要求利潤。我們從免郵服務上就可看出亞馬遜逐利的迫切愿望:2012年2月由全場免郵提高至29元免郵,2014年1月底這一門檻提高到49元,2014年底更是上升到99元。首當其沖影響的是圖書業(yè)務。有出版界人士透露,從2013年開始,紙版圖書在亞馬遜店的銷售增長因此放緩,2013年很多出版社在亞馬遜的圖書銷售甚至出現(xiàn)了負增長。作為亞馬遜整體流量引擎之一的圖書業(yè)務轉(zhuǎn)速下降,讓這個猛沖高進的列車瞬間減速。

相比于亞馬遜的收縮保命策略,天貓/京東等競爭對手則是繼續(xù)高歌猛進,拿著資本賭明天。但區(qū)別在于,后者在不放棄流量引擎的基礎上,積極尋找回收盈利的引擎——天貓自不用說,支付寶等配套服務就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的典型;京東自營/京東物流的發(fā)展也屬此類?!睹赓M》說一切免費的實質(zhì)都是交叉補貼。在這一邏輯上,亞馬遜放棄了用其他業(yè)務補貼圖書,反而直接砍掉了基礎配套服務,大大影響了流量輸入。

2012-2014年是卓越亞馬遜沒有存在感的一年。體量上幾乎沒有增長,水土不服愈發(fā)嚴重。

玩不起:飛輪理論不管用,資本補貼不受寵

亞馬遜何以要放棄倒貼,要求中國區(qū)止虧轉(zhuǎn)贏?這個問題就要轉(zhuǎn)到經(jīng)商邏輯上去分析了。

電商界多少都知道,亞馬遜創(chuàng)始人貝索斯曾在一張餐巾紙上畫下飛輪理論,如下圖。我們可以看出,亞馬遜堅信更低的價格能帶來更多的選品、更多的客戶,更多的客戶又能提高與供應商/貨源談判的議價能力,進一步降低進貨的成本。為了保證給用戶更低的價格,亞馬遜甚至有不做廣告營銷以節(jié)約成本的傳統(tǒng)。

但在中國,它遇到了一個困局,就是它降低了自己的價格,正在等待更多用戶到來之際,當當網(wǎng)、京東這些不怕死的,也都降價了。而且,某種程度上,這種降價是壟斷性的。舉個例子說,最開始,京東可以給傳統(tǒng)品牌商/供應商非常大的流量/補貼等支持,目的就是用最低的價格優(yōu)勢吸引顧客。等到京東成為了該品牌的龍頭出貨渠道,壟斷就形成了。這時候,京東掌握了話語權,倒逼傳統(tǒng)品牌商/供應商壓低進貨價,否則中止進貨。這時候,還有亞馬遜的事兒嗎?

另外,剛剛我們說什么來著,對,亞馬遜有不做廣告營銷的傳統(tǒng)。所以,在當當網(wǎng)、京東紛紛開打口水站,叫囂“我最低”的時候,無知而柔弱的波消費者,肯定信以為真,蜂擁而去。同時,這種全行業(yè)加入降價行動的態(tài)勢下,中國的電商亂象便形成了——不斷壓低價格,假貨橫行……所以,亞馬遜的飛輪飛到中國,完全沒有像預計的那樣帶來規(guī)模效應。

但是你又要問了,降價是要有資本的嘛。亞馬遜作為全世界市值千億美金,越虧錢越得寵的巨頭公司,淘金和價格戰(zhàn)對它當是毫無壓力吧!對于這種看法,門哥只能說——Naïve!那是亞馬遜,不是亞馬遜中國。對于京東、當當網(wǎng)來說,中國市場就是獨生子女,即使華爾街只給了它10個子兒那也是全數(shù)用在中國市場上。而亞馬遜中國對于亞馬遜而言,頂多就算是妾生的,華爾街給了它100個子兒,分到中國市場的有幾個?

(中篇)疑問:它沒活,那為什么它也沒死?

上面兩點告訴我們,亞馬遜在中國發(fā)展有限??墒赀^去了,亞馬遜后幾年雖然沒長大,卻也沒死成,這是為何?

門哥認為原因主要有二:

1)客戶群逐漸沉淀,相對高端且固定,處在病態(tài)電商的漩渦中心之外。亞馬遜中國約有四分之三的客戶擁有本科以上的學歷。中高收入、消費力較強的白領用戶,企事業(yè)用戶超過了六成。亞馬遜的客戶群體更加看重產(chǎn)品與服務質(zhì)量,不怎么受貓貓狗狗的蠅頭微利也不足為奇了。另一個能從側(cè)面證明這一點的是亞馬遜去年12月中旬的免郵門檻從49元提到了99元。這并沒有對亞馬遜的業(yè)務產(chǎn)生持續(xù)負面的影響,我們可以看到至此后的到訪量一直處于波動狀態(tài),1月底回彈至最高水平,3月初有進一步回彈趨勢。對此門哥只能感嘆:亞馬遜的消費群,很有錢很任性!

2)差異化的商品與服務。雖然亞馬遜這幾年沒什么存在感,但它總能提供一些在天貓/京東上找不到的國際化大品牌,這保住了一部分忠誠消費者。另一方面,其外資的背景,強悍的客戶/物流服務(門哥媳婦兒特喜歡在亞馬遜上東西,因為客服小妹的態(tài)度好到爆,退換貨啥的毫不費力),在假貨充斥,灌水無數(shù),不給好評賣家就給你畫圈圈的電商環(huán)境下,這實屬難得。

(下篇)亞馬遜中國路在何方?

構建不可替代性:幾經(jīng)摸索歪打正著,海外購橫空出世

2014年第四季度,亞馬遜海外購伴隨著亞馬遜黑色星期五活動橫空出世。在媒體大加報道之下,流量滾滾而來,網(wǎng)購者們驚呼,亞馬遜原來還可以玩海淘!

其實,亞馬遜海外購業(yè)務的前身一直存在,那就是美國亞馬遜直郵中國。之所以一直默默無聞,卻是因為缺乏重視。說到這,門哥感嘆一句——對自己天然的海外供應商資源與采買網(wǎng)絡優(yōu)勢視而不見,對中國廣大消費者對于海淘不斷高漲的熱情視而不見,兩三年沉寂之后卻因一次促銷(是的,對亞馬遜而言,黑色星期五更多的是一個促銷,而非一種戰(zhàn)略的嘗試)而被媒體推向了大眾,亞馬遜對于客戶群的定位之“準”,也是讓人醉了!

很多人對于亞馬遜海外購頗有微詞,系統(tǒng)太過難用啦,選品不足啦,售后服務啦,等等。但是,這并不影響海外購成為繼kindle+圖書之后的第三個流量引擎。在這個引擎的驅(qū)動下,亞馬遜11月底12月初的訪問量/流量排名達到歷史新高(以下數(shù)據(jù)為Alexa監(jiān)測亞馬遜六個月平均全球排名曲線)。

并且,門哥認為,海外購會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搜索引擎,未來的地位或許會比圖書還要高。畢竟,圖書現(xiàn)在處于敗給當當網(wǎng),正在敗給京東的路上。而且,相比于圖書業(yè)務,海外購具有更強的排他性——對于消費者而言,亞馬遜外資的背景就是海外購最好的代言;而對于亞馬遜公司而言,扎根于全世界的經(jīng)絡系統(tǒng)會與中國的海外購業(yè)務產(chǎn)生協(xié)同。這種協(xié)同,不管是在流量的互相利用導引,還是在業(yè)務規(guī)模倒逼成本降低上,都將會越來越明顯。

構建品牌價值:獨有商品入駐他家,消費者教育讓競爭對手完成

如文章開頭所說,近期亞馬遜海外直采商品入駐天貓。加上此前的Kindle官方旗艦店,我們可以看出,亞馬遜其實是在與競爭對手合作,努力推送自己獨有的商品。這一招讓門哥佩服之極,畢竟能打破桎梏,與競爭對手形成的協(xié)同共生關系,著實稱得上兵行險招,出其不意。

且不說天貓巨大流量帶給這些商品的巨大增長,我們且考慮一下亞馬遜的消費者教育問題。也許是亞馬遜深知自己只知釀酒不擅吆喝(市場部情何以堪),便索性讓馬哥出任宣傳部長一職,在天貓的地盤上告訴全國人民,這是來自亞馬遜的好東西。等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,形成不可替代性成后,挾“亞馬遜”品牌以令消費者,將其轉(zhuǎn)化為亞馬遜流量便指日可待。

最終,亞馬遜希望用較小的成本(亞馬遜母公司對卓越的財務支持想來還是很吝嗇的,竟然讓自己的兒子投入情敵的懷抱),實現(xiàn)邊賺錢邊賺流量的美好愿望。按這種思路思考,相信未來亞馬遜去找東哥求包養(yǎng),也不是不可能的。

回歸電商本質(zhì):用戶需求至上,獨特價值與購物體驗雙管齊下

好了,到了總結(jié)的時候了。不管是深受中國版權環(huán)境之困的的kindle,曾經(jīng)意氣風發(fā)中途失落的電子書業(yè)務,還是現(xiàn)在風生水起的海外購及海外直采業(yè)務,亞馬遜都在完成一件事情——找到流量引擎。

而亞馬遜一直在做的物流倉儲體系,客戶服務優(yōu)化,網(wǎng)站改版升級,則是在完成另一件事——提升基礎購物體驗。

前者是吸引消費者來到亞馬遜,后者是讓消費者留在亞馬遜,兩者不可偏廢,同樣重要。在確定這兩大方向的過程中,似乎亞馬遜也終于確信了自己的消費群體特征,明晰了未來的發(fā)展重點。

所以說,要問中國亞馬遜路在何方,門哥的觀點是:在前方,已在路上。

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