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15-02-12 09:30:21 中國企業(yè)家

“尋找代工廠的過程,簡直就是一把血淚史。”炎志科技創(chuàng)始人李玉剛是位菜鳥創(chuàng)業(yè)者。在創(chuàng)立炎志科技、涉足智能硬件之前,他對供應鏈和生產“一點兒都不懂”。
即便如此,他愣是拉上軟件、醫(yī)學方面的朋友在深圳將公司建起來,主攻智能枕頭、智能床墊、智能皮帶等大健康產品。
在找到李政烈之前,李玉剛一直處于極其虐心的尋找代工廠的過程中,“不記得被拒絕了多少次。”李政烈是深圳市寶華興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,兩人第一次見面,李玉剛沒有樣品,就把自己想做的產品描述了一番。
結果,李政烈沒有想太多,居然接下了對方單子。要知道,這是一個數(shù)量并不大、但卻十分復雜的硬件產品,而且有太多的工藝細節(jié)需要克服。
更大的問題是,李政烈從來沒做過什么智能硬件,智能皮帶、智能枕頭更是碰都沒碰過,“但我的工廠 一直在尋求轉型,而且也看好大健康這個領域。”李政烈說,就接下了。
雙方的合作就這樣懵懵懂懂開始了,第一件事情就難倒了兩個人。枕頭里的感應器應該用什么材料封裝?塑料還是橡膠?李玉剛不好意思地笑稱,“我連往枕頭里塞鋼片都想過”。二人坐下來一談,李政烈告訴他,“必須要用硅膠”,不僅傳導信號的能力強,而且還比較柔軟,不會壓壞硅膠里封裝的芯片。
定下來材料,如何將芯片固定在硅膠里呢?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膠水選擇問題,但工廠從來沒遇到過,“一般的膠水對硅膠不起作用,晾干之后輕輕一撕就可以撕下來。”李政烈說。
普通的膠水有幾十種物質混合而成,為了找到既能粘住硅膠,又不損害芯片的膠水,李政烈和團隊試了兩百多次不同的比例,“每種比例都是一克一克嘗試”,就膠水這一個問題,前后花了半個月時間才搞定,“這都是事先沒有辦法預估到的。”李告訴《中國企業(yè)家》。
像這種細小又瑣碎的事情層出不窮。枕頭的硬度必須要經過嚴格測試,軟了的話,芯片感受不到外部的壓力,太硬的話又會影響用戶舒適度,為了尋找到最佳的軟硬點,雙方又經過了幾十次測試。
為了配合工廠的研發(fā)和生產,炎志科技硬件工程師郭金龍恨不得住在李政烈的工廠 ,去年12月底的十多天,郭每天會待到晚上十一二點,甚至凌晨才會離開,再開車一個多小時趕回深圳市區(qū)。
相比于通常比較強勢的創(chuàng)始人,今年40歲的李玉剛性格極其溫和,他知道創(chuàng)業(yè)有時候需要強硬,但他清楚自己短時間內無法改變。對于李政烈的協(xié)助,他很是感激,連連點頭,“在樣品階段,做出一批產品不合適,就要返回去重做模具,通常大家都是通宵修改”。
這種與工廠的磨合在智能硬件領域變得越來越常見,尤其是對于新產品,并沒有什么前車之鑒可以參考,只能通過雙方不斷溝通,麥開CEO李曉亮在研發(fā)智能水杯cuptime時也經歷過這樣一段時間。
成立麥開之前,李曉亮一直都在成都,做過傳統(tǒng)家電企業(yè)銷售,也做過電商,但對于智能硬件這個行業(yè)知之甚少。2012年初來深圳創(chuàng)業(yè)之前,李曉亮還專門跑到深圳做了兩次市場調研,每次都花半個多月的時間,去見各種工廠 、方案商、外包團隊,回到成都一對比,“深圳的效率實在是太高了,成都簡直沒得比”,他便和兩個合作伙伴背包來到了深圳。
李曉亮喜歡深圳的“快”,每次把產品的設計圖發(fā)給工廠 ,都能在兩三天內收到回復,如果不是深圳的工廠 ,可能就要一個多星期,“一個產品要經過很多次的修改,長期積累下來,深圳的效率要比其它城市高30%到50%。”李曉亮說,他對這套流程早已爛熟于心。
麥開做的第一款產品是手環(huán),當時深圳的智能硬件市場并不成熟,把手環(huán)的手板開發(fā)出來后,李曉亮每天都背著雙肩包去找代工廠 ,“一個多星期時間跑了三十多家”,大部分工廠要么技術不成熟,要么不想接他的單子,“那時整個公司就只有三個員工,沒有人想給我們機會。”他說。
等到兩年后做cuptime時,李曉亮就已經可以坐等工廠找上門了。雖然不再擔心沒人接單,但考驗只會多不會少。如何將水杯的內壁和外殼融合在一起,單單就這一個問題,就耗費了麥開和代工廠友宏(深圳市友宏科技有限公司)兩個多月時間。
按照一般硬件生產的流程,先是出樣品,再小規(guī)模試產,如果沒有什么問題,就可以進行量產。在工廠開模并進行十多件產品的試產之后,雖然發(fā)現(xiàn)了一些問題,但李曉亮認為之后稍微修改一下模具,問題便可以解決。
2013年12月,麥開進行了產品眾籌,6200多人參與cuptime這件產品,眾籌金額達到130多萬元。但隨著產品大批量生產,李曉亮發(fā)現(xiàn)大量水杯的內壁和外殼無法融合在一起,也就是說水杯的連接處總是有很大的縫隙。
量產中,李曉亮在內壁使用了一種名為tritan的塑膠材質,外殼使用的是一般PC塑料,但運用超聲波塑焊技術將兩種材質熔接在一起時,工廠發(fā)現(xiàn)二者是無法熔接的,工廠沒有類似的經驗,找不出原因,李曉亮又不懂材質,更是不知何處下手。
眼看著預定的發(fā)貨日期臨近,李曉亮開始著急了,為了找到原因,他和友宏負責人彭細波在工廠嘗試了各種方案,試了一個多月也沒有解決。最后在tritan中國區(qū)的幫助下,雙方才發(fā)現(xiàn)是因為tritan和PC塑料的熔點不一樣,二者相差80度左右,所以運用超聲波塑焊技術是無法熔接在一起的。
“當初眾籌的時候承諾2014年2月發(fā)貨,但是就因為這個問題,一直到了4月底才發(fā)貨。”即便是做了足夠多的準備,李曉亮也認為,還是會遇到很多預料不到的問題。
經過了各種瑣碎的細節(jié)和打磨,終于將產品做出來之后,供應鏈對于智能硬件公司的傷害也開始體現(xiàn)出來。最突出的就是山寨與抄襲,即便度過了山寨手機時代,智能硬件創(chuàng)業(yè)者們仍然能感到其灼熱的殺傷力。
“我們也沒有辦法啊,很多公司都在山寨我們產品。”廣東樂源數(shù)字技術有限公司的銷售李健敲打著公司的幾款暢銷產品抱怨,“我們是一家小公司,沒有精力去維權或者申請專利”。
在深圳,樂源是一家并不年輕的公司,一路磕磕絆絆,直到近兩年才開始將公司主營業(yè)務對準智能硬件產品——運動手環(huán)。不同于inwatch、歐瑞博、麥開等強調品牌的智能硬件公司,樂源更多的產品是外銷,其2014年70%以上的產品都出口國外。
去年,樂源推出的幾款手環(huán)得到了市場不錯的反應,但煩惱隨之而來,無論是線上線下,很快出現(xiàn)了各種“同款”,但都不是樂源生產的,“深圳現(xiàn)在做手環(huán)的公司應該不止一二百家吧。”樂源董事長樂六平抬頭想了想,說出了個保守的數(shù)字,“我們的幾款手環(huán)甚至都成為公板了。”
在深圳,像樂六平這樣為“山寨”所困惑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并不少,他們的公司大多較為成熟,有過幾年的技術積累,對深圳智能硬件整體環(huán)境的依賴性并不會像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那么強,產品一旦推出,很容易成為小公司“山寨”的對象。
前兩天,麥開發(fā)了個“反抄襲宣言”的朋友圈,并要加入“反抄襲陣地”。同樂源一樣,李曉亮也不希望cuptime被“山寨”,他痛恨由于“山寨”的存在而拉低了外界對“深圳制造”創(chuàng)新能力的評估。
“有時候看見一些很大的公司,去抄襲一些小公司產品的時候,我們也會感到陣陣心涼。”李曉亮說。他擔憂的并不是產品被抄襲,而是即便是到了智能硬件時代,深圳還是沒有摘掉“山寨”的帽子,“國內的創(chuàng)新并不比國外少,都是十個人在創(chuàng)新,但是中國還會有90個人在抄襲,你算算這個比例?”李曉亮問道。
相關閱讀
每日 推薦